国际合作是趋势 庆铃在华自闭是种倒退
日前,五十铃公司社长细井行来到中国,参加重庆庆铃公司与日本五十铃公司合作研发生产重型车及重型车发动机签约仪式。在中国建立重型车生产基地,将产品从轻卡、中卡延伸到重卡,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庆铃改变在中国长期靠单一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无奈之举。
要谈论国内的高端轻卡生产企业,庆铃是一家不能不提的企业。但不少业内人士对庆铃都知之甚少,在发达的网络上,对于庆铃的评论也只有只言片语,这在商用车行业,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现象。这一切源于庆铃的自闭,它不仅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很少,媒体宣传力度更是不值一提。
依笔者浅见,庆铃此举是为了防止五十铃技术在全国“响”成一片的局面。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庆铃自闭的20多年来,中国轻卡市场照样铃声一片,而且高端轻卡品牌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成熟。庆铃的这种做法非但没有封锁技术,反而成为作茧自缚的一个败笔。
古往今来的很多事例证明,自闭是一种倒退。以五十铃总部所在地日本为例,在明治维新前,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 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最终导致日本的落后,并被美国军舰轰开国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吸收先进技术最终成为亚洲和世界强国。即使是现代日本,也是在开放中崛起的。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此、一个企业的发展更是如此。
如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格局,各个国家、各个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国家、行业、企业之间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最终推动了行业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航天等高精尖领域,一个产品的生产也需要很多国家的多个公司合作,即使在汽车行业,大众、戴姆勒、沃尔沃、曼等公司也都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世界上的其他公司交流,这种交流不但没有培养竞争对手,反而让它们的核心技术越来越多,其品牌价值也在与日俱增。同理,高端轻卡的研发和生产,也可以利用世界资源。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发展可以保守商业机密,但不可以自闭。庆铃赚到了利润,却失去了更大的市场。
从宏观层面看,庆铃自闭这一败笔反映的是整个国际商用车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失败,因为无论是奔驰、沃尔沃还是斯堪尼亚等跨国商用车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都对自己的品牌和技术过于自负,不愿意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作出改变,最终栽了跟头。如今,面对中国蓬勃发展的商用车市场,它们不得不改变方式,采用资本、技术等形式进入中国,以避免再次错失良机。
闭门造不出车,也造不好车。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庆铃应该改变的还有很多,改变的力度也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