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超:一出复杂的“大戏”
近日,关于“治超”的新闻频频出现,为期3个月的全国公路执法专项整改工作刚结束不久,一些地方执法又玩起了“猫腻”。在网上搜索“治超”一词,相关新闻层出不穷,其中有政府加大治超力度、治超成果明显的新闻,但更多的是一些地区治超“独行其道”、执法混乱的新闻。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地区路政工作人员执法混乱、道路交通乱罚款现象广泛存在。对于超限车辆,执法人员依旧只罚款,不卸货,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司机遇执法: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采访卡车司机张鑫时,他正因超载在云南省昆曲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大队治超中队接受处理。
“超载了1.9吨,但这是货主瞒报造成的,本来说好拉37吨的货,谁知道给我多装了近2吨。”张鑫的话语中掺杂着些许无奈,可让他更无奈的事情还在后面。“执法站的人说要罚款7000元,听说刚走的一个司机超载400公斤,交了5000元罚款,这罚款力度也太狠了。”张鑫说。
卸货费加上罚款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张鑫的货主正忙着疏通关系,希望少交一部分罚款。像这种讨价还价的超载罚款,在货运业早就司空见惯。
“这个院子里停了6辆超载车,全是外省市的货车,没有一辆本地车。执法人员只拦我们外地货车,不管超不超载都得进执法站过磅检查。云南本地车却不用进执法站检查,可以随意在高速公路上跑。我听说他们是交了‘月票’,所以才没人拦他们。”张鑫说。
“罚款月票”相当于将执法权明码标价、公然贩卖,将执法变成一种交易和敛财的手段。而司机为了把罚的钱赚回来,就只能无限制地超载,这让原本意在治理超载的执法行为变成了超载的“帮凶”。
张鑫向记者讲述道:“过磅的时候,旁边一位司机看到一辆凭肉眼就能判断出是超载的渣土车,问执法人员为何这辆车可以走?执法人员只回答了一句‘你有意见吗?’”。一切不言自明。
事后,张鑫表示,货主疏通完关系只交了1000元罚款。6000元的砍价幅度,令人瞠目结舌。
上通下阻 地方执法混乱不堪
在去年交通部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公路执法专项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就严肃指出:道路乱罚款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监督,导致少数单位和个人对行政执法权的滥用。为期3个月的全国大检查之后,这样的情况依旧普遍。
司机张强(化名)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我前天正好拉货途经唐山,货车准载40吨,超载4吨,执法人员跟我要8000元,交完罚款后却没开罚单和发票。除去各种支出,我这车货的实际收益还不到1000元,8000元的罚款对我而言无疑是天价。”
交通部早在2008年治超执法十条禁令中就明确规定:严禁对超限超载车辆不卸载而只实施罚款和收取赔(补)偿费的行政处罚。但是,许多地方执法部门“只罚不卸”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
“我希望交通部领导暗访抽查的次数能够再频繁一些,对待那些不按规定执法的路政、交通部门执法人员,发现一次就严格处理一次。”张强愤慨地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些地方交警仍然有收“黑钱”行为。“我们跑长途运输的只有晚上才出来跑车,碰到收费站就尽量找小路绕开。要是遇到突然冒出来的交警也不要慌张,这时先不要给他驾照,直接塞给他100块钱,基本都让过,当然,也甭想要票了。”老司机刘师傅有着自己的“超载策略”。既如此,何谈公正执法?
更离谱的是,张强还遇到过“假警察”。他说:“我在山海关河北段碰到过流动执法人员,他们穿着制服,遇到货车拦下便要钱,一般都是50元。但是当有开执法车的人过来时,他们又全都不见了,一看就是假警察,但也没见执法的人追他们。”
明知有不法分子冒充执法人员,执法部门却置之不理,这让货车司机们分外无奈和寒心。
有司机曾半开玩笑地说:“治超检测点也好,收费站也罢,名字虽不同,但本质都是交钱。见站点交钱就对了,反正交的钱也算到运输成本里了。”
运价低导致“不超不行”
司机超载的目的是为了多挣钱。究其原因,又跟运价持续走低密不可分。
“我也想标载,可是能行吗?别人都拉40吨,你拉35吨,就少挣5吨的钱。虽然运价今年有所上涨,但上涨幅度还赶不上物价、油价的涨幅,跟没涨一样。而且现在高速公路超载超限管理和处罚越来越严格,我们也不愿意冒着如此大的风险超载超限,所以运价实际上是比以前更低了,跑运输比以前更辛苦、更累,但是挣的钱反而更少。我们的车基本都是贷款买的,没有办法不超载,全靠这个车活着呢!”提到超载,刘师傅很无奈。
20年来,柴油价格从8毛涨到了8块,收费站的数量越来越多,运费却几乎没有上涨,这让卡车司机们苦不堪言。
司机王洪龙对于运价和超载之间的关系有着自己的见解:“运价低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运价上不来,司机只能选择超载。如果运价能够提高,超载现象肯定会减少。况且超载对车的损耗很大,司机本意都不愿这样做。”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超载,司机张鑫认为:“现在的执法人员,以罚代管太严重。超限卸载本是一个好办法,但由于地方执法不严,效果大打折扣。内蒙古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它们对装货的单位进行罚款,从货物源头起遏制超载。之前我去内蒙古拉煤,所有的煤矿都不让超载,超载就不让出门。”
当下,路政执法依旧混乱,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益面前无视国家政令。这不仅考验着上级部门监督的决心,更是一场法规和私利的真正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