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专用车 底盘 供应商 自卸车 

整车企业成专用车厂婆家 专家认为细则仍待明确

时间:2009/7/9 8:13:37来源:《商用汽车新闻》李玲 郑满宁作者:《商用汽车新闻》李玲 郑满宁责编:0条评论

 

    7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实施,按照《规则》第一章第四条的表述:国家鼓励并逐步推行汽车整车(含底盘)生产企业对采用本企业产品进行后续制造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和专用汽车产品实施统一管理。

 

    虽然在《规则》征求意见期间(2009年1月19日至2009年2月10日),这条规定就引起了业内很大的争议,但是工信部对此并没有作出修改。至此,业内争论已久的大管小问题,暂时尘埃落定。

 

    工信部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此表示:“《规则》已经出台,没有什么好讨论的,现在企业要考虑的是怎么来执行。”这位负责人还透露,具体的实施细则正在讨论之中。由于《规则》大多是方向性的东西,对于整车厂管理专用车厂也仅此一句话,并无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如何逐步推行、要推行到何种程度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或将先从数量最大的自卸车入手,目前《自卸车试行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之中,这意味着一旦自卸车产品授权管理办法试行成功,工信部将会把这个管理办法进行推广。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谭秀卿建议:“在具体措施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制定改装要求和改装手册,要求改装厂不能破坏底盘,随意改装; 二是,制定国家标准,加强整车目录管理,严格生产一致性要求,以保证专用车的安全和环保性能。” 

 

    记者注意到,《规则》在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方面,对人员能力、生产/检验设备、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总成及其供方、管理体系等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但如此做能否达到严格管理专用车市场的目的?采用这种整车企业管理专用车企业和产品的方式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秘书长王焕民认为,能否实现统一管理,关键要看企业的执行情况。谭秀卿表示,政策下发以后,企业更应该关心的是如何根据政策作出调整。

 

    谭秀卿告诉记者:“我国整车企业和专用车企业的关系与国外不同,国外二者是分开的,而国内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我国的专用车企业不像整车企业集中度那么高,专用车企业相对比较分散。现在有关管理部门出台政策,要求整车厂加强对专用车企业的统一管理,一方面,可以扩大整车企业的销量;另一方面,整车企业也会进行改装厂的布点,占领市场。同时整车企业也可向专用车企业提供技术和网络的支持。” 

 

    汽车专家杜芳慈则认为:“对专用车的管理要分开来看,大批量生产的自卸车可以由整车厂统一管理,但是需求少、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种作业车要区别对待。而且整车厂与专用车厂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上下游关系。整车厂与专用车厂之间,整车厂是底盘供应商,专用车厂是客户;专用车厂和用户之间,专用车厂是供应商,用户是客户。最了解用户需求的是专用车厂,而不是整车企业,要实现专用车企业的技术进步不能仅仅依靠整车企业,而要专用车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研发,从这方面看,专用车企业不能做整车厂的附属品。” 

 

相关链接

 

国外专用汽车管理模式 

 

     目前,世界上专用汽车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欧洲(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专用汽车品种有7000~8000种。 

 

    世界专用汽车的产业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独立经营的专用汽车企业占主导,欧洲最为典型。这些公司与底盘供应厂家(整车企业)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它们始终保持企业的独立性,充分利用各汽车公司的专用汽车底盘,发展自己的系列化专用汽车产品。这些企业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规模两极分化,大的几千人,小的几十人甚至十几人,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强,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产品特点、技术特色或绝活,有的还有许多技术专利;专业化生产程度高,配套体系完善,有的企业只做技术集成和最后的总装;工艺装备先进实用,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 

 

    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生产模式,与中国目前的模式类似。一部分企业采取与底盘供应厂家合作的关系,底盘供应厂家负责提供底盘,改装厂则进行改装,并依托底盘供应厂家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进行生产、销售、售后;另一部分企业则与底盘供应厂家之间保持企业的独立性,但是改装厂与底盘供应厂家的售后服务网点紧密相邻。 

 

    上述两种管理形式不管是哪一种,不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它们对专用汽车管理最大的特点,也是与中国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生产准入、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制度。政府并不需要对专用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资质和产品进行审批,只要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即可生产,其控制的重点在车辆的安全、环保和燃油经济性等方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