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商用车 卡车 货车 卡车 轻客 微车 车型搜索 商用车   卡车 商用汽车 载货车 牵引车 自卸车 公路  旅游  公交车 微型车 车型价格 二手车 车型配置  经销商 卡车经销商  价格 卡车价格 汽车娱乐新闻, 

60年回顾之重卡篇:斯太尔技术深刻影响中国重卡

时间:2009/9/22 11:19:49来源: 作者: 责编:0条评论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60年。中国汽车工业诞生伊始生产的就是卡车,发展普及型小轿车已经是1986年的事情了。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对商用车行业进行回顾和盘点,意义可谓重大。从本期开始,商用汽车新闻将对60年间商用车行业的成绩、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期促进商用车行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 杜芳慈

 

    对中国重卡行业而言,影响比较深刻的是引进斯太尔技术,这件事非常重要。我国最早的重卡是黄河(1960年4月试制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同时还引进法国贝利埃的车,但是这个车没有做好。后来我们才做了黄河牌重型车,这个车是8吨级的,但是那个时候生产水平很低,光发动机就1吨多重。

 

    改革开放以后,斯太尔技术的引进,使我国重型卡车一下上了一个大台阶,可以说,这是我国60年来重卡领域最大的事件。

 

某参与斯太尔技术引进的行业专家

 

    一汽当初引进前苏联技术,生产解放牌卡车,当时是5吨级;然后是济南汽车厂生产出8吨级的黄河,后来向曼在罗马尼亚的公司叫罗曼的引进技术,到1983年,重汽联营公司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合作,引进斯太尔技术。可以说,在这段历程中,斯太尔技术的引进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当时,斯太尔引进是国内首个整车引进项目,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各总成都清楚了,而且能学到整车匹配技术,这是很重要的。不是说光有总成,就能组装出一辆好车,匹配的作用非常重要,也是要学习的。

 

    这么多年发展下来,总的来说斯太尔技术在中国是成功的。从1983年至今,26年来斯太尔一直是重型车的主流,国内整个重卡平台一下子就提高了,而且通过各企业的创新,也提升了斯太尔平台。但这里面仍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个人觉得是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当时引进斯太尔技术时,虽说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给了图纸,但国内都不会做,没有人做过,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而且当时国家对国产化率有要求,国产化率必须达到相应标准。为了满足这一条件,我们只能自己来生产设计零部件,这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

 

    拿到图纸后,首先需要翻译成中文,要与中国的标准比对,比如钢材,德国用的是某种标准,一查就能查到牌号,各种成分是多少一目了然。但中国的标准和德国不一样,所以在标准上就需要衔接,当时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很低,根本冶炼不出这样的钢材,鞍钢、首钢、宝钢等几大钢厂我都经常跑,想让它们帮忙生产钢材,结果人家一问要多少吨?我说要个几百吨,钢厂都不愿意生产,说我们的产品都是上千吨、上万吨的量,几百吨实在太少了。后来被我磨得没办法,就找了个炉子来炼钢,炼了几百吨,都不能用,质量很差,后来只能去买国外生产的钢材。

 

    当时重卡产量也少,刚开始也就几百辆,后来好点,达到几千辆,但还是太少了,导致零部件配套也少,发展不起来,成本自然很高,质量也比较差。现在斯太尔的车一辆卖20多万元,放在以前,要卖十几万元,可想而知,成本有多高了。

 

    回过头来看,当时国家提出国产化率的要求也是对的,不能光买别人的零部件,沦落为国外企业的组装厂。但在1983年、1984年,国家经济还比较差,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决定在国产化的过程中必然遇到上述问题。因此,对于国产化率,不能强制要求马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不要限制它,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自己会认识到国产化的好处,自动就去进行国产化的工作了。当时是计划经济,不行就硬要凑合,结果一凑合就出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