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大众 重卡 合资公司 

大众商用车中国战略8大悬念待解

时间:2014/4/8 11:48:57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张小莎责编:0条评论

 

中国市场在全球商用车市场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想必大众对此的了解绝非一年半载,既然早就了然于心,而且也曾 陆陆续续表露过此想法,那么,二三十年都过去了,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直到今天也是在“预研究”,由此来看,大众真正发力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可能性有多大, 有待观察。

 

悬念2 大众品牌重卡能否实现在华生产

 

大众商用车使用的是“VW”标识,主要生产轻型商用车和重型卡车。上世纪90年代从大众汽车集团中分离出来,成为大众旗下的一个商用车品牌,产 品在巴西和非洲有一定市场。大众汽车集团若想进军中国商用车市场,实现重卡本土化生产,会不会考虑将大众商用车品牌拿到中国来生产?

 

巴西与中国商用车市场有很大相似性。从国情来讲,中国和巴西都是发展中国家,又同是“金砖”成员国,经济发展 程度比较接近,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也有相似性。比如,在货物运输方面,不像欧洲发达国家那样以运送附加值较高的物品为主,而主要集中在煤炭、钢材、矿石等初 级原材料上,这就使两个国家对作为生产资料的卡车有着近似的需求:普通中端产品就可满足。如此看来,把大众商用车拿到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生产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是,中国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且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大众商用车品牌倘若来中国抢占市场,能有多大胜算尚难预料。就算大众品牌在华耕耘三十年,已经植根中国沃土,但用户对大众商用车仍很陌生,能不能向对乘用车那样买帐,还很难说。

 

悬念3 斯堪尼亚能否改弦易辙在华建厂

 

日前,关于大众汽车集团与斯堪尼亚之间关系的新闻中,最热的就是大众出价67亿欧元(约合93.3亿美元)或将收购斯堪尼亚37.4%的股份, 以全资拥有该公司。也就是说,斯堪尼亚或将会成为大众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如此的话,对斯堪尼亚有着绝对话语权的大众集团,会不会要求斯堪尼亚在中国建立合资商用车公司?

 

就全球的主流知名卡车品牌而言,奔驰、沃尔沃、曼、依维柯、纳维斯达等,已先后在中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用车合作伙伴,斯堪尼亚如果选择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的话,也未尝没有可能。

 

不过,斯堪尼亚中国掌门人何墨池曾多次公开表态称,斯堪尼亚不会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就斯堪尼亚本身而言,自1935年以来始终保持盈利纪录,几十年来未曾出现过亏损,这一良好的经营纪录,在欧洲知名商用车企业中仅此一家。据悉,2013年斯堪尼亚净销售额为 868.47亿瑞典克朗,盈利84.55亿瑞典克朗,盈利率达9.74%。“无论销量多少,盈利是硬道理”,这是斯堪尼亚几十年来信奉的哲学。“销量达 10000辆就考虑在中国设厂。”中国通何墨池这样说过。不过就以往的先例来看,外国品牌重卡与中国商用车企合资后,几乎没有谁可以做到年销量达 10000辆。对于这样一家不冒进,且始终稳扎稳打的商用车企而言,会不会在大众的压力之下,抛弃自己的经营理念,愿意去冒这个险?实在很难说。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瑞典前首相约兰·佩尔松率领瑞典经贸代表团前往重庆,据说是了解重庆投资环境,为斯堪尼亚公司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家工厂选址。不过何墨池却立即声明,不会在中国设厂。

 

悬念4 曼将在中国商用车棋局中扮何角色

 

德国曼商用车的品牌知名度仅次于奔驰、沃尔沃。当前,大众集团持有曼的股份已经超过75%,可以认为大众集团对曼在全球的发展战略有控制权。而对于大众集团的商用车业务来说,曼对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的曼,在中国市场经过多年摸索,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即入股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获得25% 1的股份,并与中国重汽建立了基于资金纽带的合资关系。曼走的这条道路,是通过总结自身经验和借鉴其他合资企业成败得失经验之后的选择。

 

就自身经验而言,曾经与陕汽的合资最终没有成功。在 领域,2002年与郑州宇通各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 生产猛狮 底盘,其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七年之痒”之后,于2009年初,双方分手。此外与黄海 等也有过合作。几经波折,在2009年,曼与中 国重汽签订协议,斥资60亿港元收购中国重汽25% 1的股份,还就技术转让与中国重汽签署了技术引进许可协议。

 

目前,曼与中国重汽的合作正在有序开展,而且中国重汽也推出了采用曼技术的自主品牌新产品。大众集团通过曼实现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宏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