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卡车 商用车 中国重汽 曼平台 

曼平台与斯太尔攻守结合 看重汽2015如何重回行业第一

时间:2015/2/13 8:08:47来源:方得网作者:姚蔚责编:0条评论

 

中国重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中国重汽的这盘棋里,曼平台产品作为开拓新市场的“马”,而斯太尔产品则作为守住重汽大本营的“相”。曼平台和斯太尔的一攻一守,目标直指——重卡市场第一。

 

受益于斯太尔平台,中国重汽一直是工程车市场的领跑者;借助于曼平台,中国重汽在2014年牵引车市场也有了重大突破。2015年,中国重汽欲借助于曼平台在牵引车市场上位,同时依靠斯太尔系的大变脸,抢夺更多工程车市场份额。

 

重回重卡行业第一,中国重汽能做到吗?

 

曼平台 重汽攻占物流车市场的利器

 

中国重汽曼平台产品,可谓是筹备良久,才终于宝剑出鞘。

 

中国重汽从2009年引进曼车型,直到5年后,2014年,曼TGA的国产化车型——汕德卡才算正式全面进入市场,曼平台产品T7H和T5G也在这一年上了量。为何一个引进的车型要5年之久才全面进入市场呢?这其中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是,有个主观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重汽既想让生产出来的车辆达到跟曼一样或者接近的水平,又想尽可能地零部件本土化。寻找进口品质与本地生产的平衡点,中国重汽在不断的摸索和试错中前行。

 

 

如果说要全部沿用曼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重汽只造驾驶室,那汕德卡很快就能上市销售,并且,品质也接近曼原型,这就是所谓的CKD。比如,2010年底中国重汽的商务大会上就展出了从重汽下线的汕德卡车型,这款车型除了驾驶室是重汽生产的,从发动机开始,所有零部件都是国外进口。造这样的车,显然那不是中国重汽和曼合作的原意。中国重汽引进曼车型,并不是为了弄个原型车,争点市场份额、赚点钱那么简单。

 

中国重汽在引进德国曼技术时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通过学习曼的技术,提升自己的制造水平,让重汽的产品品质能够迅速缩小和欧洲重卡的距离。其战略规划是源自海外、进入海外、战胜海外。

 

假如说走另一条路线,中国重汽使用曼平台的驾驶室和发动机、车桥,其他零部件都采用原重汽零部件配套系统,那么这车造出来也快,2011年部分汕德卡就是这么造出来的。不过,这条路中国重汽试过之后,发现其品质并不能接近曼原型产品品质。这也不是重汽希望的结果。中国重汽是在做重卡上有理想的企业,其目标不仅要卖量赚钱,也希望能够比肩欧洲品牌重卡。

 

于是,这就有了反复。中国重汽在造出了一批高国产化率的汕德卡后,仔细分析了与德国车的品质差异,又重新调整了配套体系——有的国内零部件和国外差距大的,就采用国外零部件;曼原配套体系已经在国内生产的,就在国内采购,没有国内生产的,能够引进的,就引进,不能引进的,就从国外采购。

 

于是,中国重汽,不但引入了曼TGA的车型,也引入了曼部分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2011年12月20日,全球最大的轴承生产商斯凯孚(SKF)与重汽合作,签署了一项价值超过52亿瑞典克朗的长期合同。根据合同,中国重汽集团委托斯凯孚为其新型卡车提供斯凯孚分离式卡车轮毂单元、圆锥滚子轴承和密封件,轴承和轴承单元将由目前正在建造的斯凯孚中国济南新工厂生产。新工厂的投资额约5.9亿瑞典克朗,密封件则将由斯凯孚中国芜湖工厂生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