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拖重卡的前车之鉴
且一拖之所以进入重卡领域,固然有重卡利润率和技术含量高的因素,但拥有较为丰富的重卡生产经验应是直接考虑。两入重卡的历史使一拖觉得自己对重卡并不陌生,有自信能够驾驭。
来自河南省政府系统的支持也不可忽视。河南省曾计划发展全面而完整的汽车工业,乘用车领域争取到郑州日产项目,宇通 在2003年前后也扩大规模,所以,对一拖的重卡项目在政策方面给予毫不吝啬的支持。
政府之所以热情,就因为河南没有重卡工业,且河南是数省通衢,物流繁忙的省份,重卡市场容量大。考虑到不少重卡新军都从开拓本地市场开始走向壮大,所以,有理由认为河南的省情对东方红重卡来说是绝大的利好。
然而,事与愿违。福赛特公司几乎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2005年重卡只销售了307辆,2006年销售919辆,这也是东方红重卡的巅峰。从此之后,“东方红”就像爆炸后的超新星,迅速被内核引力压缩,坍缩成了今天的重卡零产销企业。
2011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显示中国一拖重卡1—9月重卡生产量为0,与2010年同期5辆的产量相比下降了100%。
一拖集团以拖拉机起家,并有着重卡的制造经验,最后在重卡项目上却屡屡折戟沉沙。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拖拉机与重型车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平台,隐含在其中的矛盾和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暴露。
再者,一拖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多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解决。据说由于重产值轻效益,当年重卡倒是生产出来不少,但销路不畅,造成大量积压,宝贵的流动资金几被消耗殆尽,令企业苦不堪言。
当年从英国引进的车型,在国内生产的惟有一拖一家。技术的独有性,曾被当成一大卖点,但由于批量小、采购成本相对较高,一些部件不得不自己生产。结果,不管用户的车在何处出问题,一拖都得派人带着部件去修,于己于人都极不方便。
此外,销售渠道问题较大。在计划经济时期,一拖的产品是按国家计划调拨,由国有农机经销单位经销的。生产重型车,一拖依靠的主营销渠道还是原有的农机销售渠道,参加订货会的大都是地市一级的农机经销单位,大量中小经销商被挡在门外。但拖拉机与重型车的用户群毕竟不一样,一定要让卖农机的经销商手里开出重型车的花,不仅难为了经销商,结果也只能事与愿违。原来依赖的农机销售服务网络,不仅提升不了“东方红”的销售效率和服务水准,还蹉跎了东方红重卡网络布局的时间。
仅这些,就足以让当时的领导者头疼不已。
最后,苦捱了三四年,重型车项目不但没为一拖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倒成了沉重的负担。
这让人想起最近业内人士对一些农用车企业跨越轻型车、中吨位车而一步到位生产重型车提出的质疑。这些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含量、配套体系、品牌到销售网络等,农用车与重型车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很多实际问题,并不是仅靠有钱就能解决的。
除了上述问题,品牌也是东方红重卡走过弯路的地方,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东方红重卡一开始并不叫“东方红”,而是叫“福德”。福赛特公司新成立时,有人对公司决策层说,“东方红”这个品牌已经和拖拉机绑在了一起,如果重卡还用这个品牌,就容易让人觉得是低端货。当时的决策层听信此言,给产品起了个洋名“福德”。
然而,由于“福德”是新品牌,让人接受需要一段时间,而恰恰是“福德”刚上市的2004年,重卡市场井喷,销售量增幅达40%,“福德”错过了。2005年,市场猛跌30%,刚刚有点被人接受的“福德”自然难逃厄运,销量应声下滑。公司决策层慌了神,连忙宣布变更品牌名称为“东方红”,但又没做好说明、解释和推广工作,导致很多用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东方红”又与市场猛涨30%的2006年擦肩而过。自2007年开始,虽然市场一直向好,但都与“东方红”没有关系了,大批重卡新军的加入和壮大,不仅分食了市场增量,而且还挤占了“东方红”的一隅之地,
“东方红”重卡终于没有能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