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站在新五年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 新战略 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2个中外论坛+12个主题论坛”,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领导、全球汽车企业领袖、汽车行业精英,共商汽车强国大计,落实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在6月18日上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通过视频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感谢论坛主办方的邀请,下面我简要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谈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持续复苏态势。进入二季度,受基数较快抬升影响,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增速高位回落,但环比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仍处在合理区间。今年的季度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会略高于8%。
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仍处在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的过程中,宏观经济正在从应对疫情冲击步入到常态化运行的阶段。从更长的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基数扩大,同时受人口老龄化和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的影响,潜在经济增速会继续放缓,“十四五”时期大体在5.5%左右。对于因基数效应带来的经济增速回升不应过于乐观,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全面客观看待经济恢复的态势。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有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仍不平衡,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困难,前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风险逐步暴露,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
二、关于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第一,全球经济复苏仍有不确定性。今年以来,随着疫苗加快投放和接种率持续上升,加之主要经济体保持政策刺激力度,全球经济步入加快复苏的轨道,国际机构普遍调高了今年经济增速预测。总体上看,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已步入下半场,但疫情冲击带来的结构性影响和对全球经济的创伤并未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疫情影响可能更趋复杂。疫苗接种进度不一,变异毒株扩散,部分国家疫情反弹等因素,有可能使经济复苏进程一波三折。
全球复苏分化态势加剧。经济结构、政策空间和修复能力的差异,使得发达经济体恢复明显好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内部美国更为强劲,今年有望实现6%以上的增长。这种分化造成政策调整不同步,使全球经济复苏更趋复杂。
全球通胀水平上升。发达经济体政策强刺激和流动性泛滥,推动通胀水平上升。5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5%,核心CPI上涨3.8%。国际原油、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对我国的输入性影响开始显现。
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还可能带来新的冲击。如果美联储下半年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导致资本大规模回流,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资产价格大幅下挫,本币贬值和金融市场动荡,一些基本面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将更加艰难。
第二,从国内看,经济恢复结构性差异尚未消除。在外需拉动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已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但消费和投资仍然偏弱,居民消费恢复相对滞后,制造业投资前5个月两年平均增速仅为0.6%,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外贸出口持续增长面临压力。外部订单增势放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外贸出口增势将逐步减弱。经济恢复的不平衡还体现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困难。特别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导致国内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中小企业议价能力弱,原材料成本上升会挤压企业盈利空间。
第三,部分领域风险释放压力增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本付息压力上升,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继续集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债券违约增多,信用风险进一步上升。中小金融机构面临优质客户流失和存量风险暴露的双重挑战,资产重组及补充资本金压力仍然很大。随着宏观政策环境变化,前期积累的金融风险有可能进一步暴露。
三、关于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走势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全球需求恢复性增长,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支撑;二是流动性宽松,空前的财政刺激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流动性泛滥,增强了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推动价格攀升;三是受疫情影响,供给还没有完全恢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通胀水平明显上升。
从我国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国PPI涨幅也明显上升,这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影响是分不开的。5月份我国PPI上涨9%,涨幅比4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但从各方面因素判断,我国有条件保持物价稳定。
首先,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看,虽然短期仍可能面临上涨压力,但上涨动能会逐步减弱。国际上产能的逐步恢复将增大供给,减缓价格上升压力。随着美国经济逐步改善,美国长期利率再度上升,将推升美元升值,挤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空间。这意味着,未来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会有所减弱。
其次,从国内看,生产供给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品供给能力充裕,市场竞争比较充分,PPI价格上涨对CPI的传导相对有限,供求基本面也不支持价格的大幅上涨。
再者,从政策因素看,我国没有使用“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有关部门还采取措施稳定原材料价格。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今年CPI增速在2%以内,PPI增速高位回落也是大概率事件,通胀水平总体可控。
四、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促进经济全面恢复
首先,宏观政策坚持稳健基调。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随着经济的稳定恢复,宏观政策将逐步正常化。但要把握好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更加注重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既要有效应对短期问题,也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留足政策空间,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在政策操作上提高前瞻性,并及时向市场传递信号,加强预期引导和管理。
第二,促进经济全面均衡恢复。消除经济复苏的结构性差异,关键是有效扩大居民消费,着力消除阻碍扩大消费需求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要扩大居民大宗商品如汽车等的消费。完善和创新行之有效地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工具,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积极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提高发行资质和信息披露要求。继续加大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力度,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丰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和处置方式,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的支持政策。
第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回调,加上短期投资基金的流入。我国贸易顺差扩大也是支撑性因素。随着这些因素发生变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可能持续单边升值。企业应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审慎做好汇率风险管理。
最后,从汽车行业看,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和消费需求加快恢复,2021年中国汽车工业将实现恢复性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有望大幅反弹,经历过市场洗礼的自主品牌将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汽车工业在疫情冲击下,不仅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祝2021中国汽车论坛圆满成功!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