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了中国未来十五年发展的绚丽蓝图。随后,国务院颁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开启了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新征程。这两个利好信息叠加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冲击波,让我们这些汽车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备受鼓舞,备感振奋!
远眺中国经济发展大势,我们可以清晰且坚定地认清一个大趋势: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从长远来看,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以2019年销量2500万辆的基数来算,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近500万辆。而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120万辆,与2025年的年销量目标存在近4倍的差距。这个差额就是我们的机会!
仅就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中国已雄踞世界第一,虽然成绩不小,但我们距离世界汽车强国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业内有个关于“汽车强国”标准的说法,认为所谓“世界汽车强国”,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响当当的企业和品牌;二是游刃有余地掌控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三是持有汽车业的核心技术和洞悉汽车业未来发展趋势。纵览中国汽车产业界,中外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是我们必须冷静面对的客观现实。
强国必有强企支撑,汽车强国的标准,也就是汽车强企的标准。对开沃集团来讲,我们正在建立强大的新能源汽车生态圈:2014年, 板块进入第一阵营,2019年,电动重卡板块进入第二名,物流车板块更是勇夺第一名!从2020年起,乘用车板块“天美汽车”厚积薄发,准备在汽车制造业的“马拉松”赛跑中奔向第一阵营!
今年历经疫情一战,开沃汽车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距离汽车强企还有很长的路。放眼未来,我认为,在当前车企林立、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尤其要注重内涵式发展。
我们经常讲,一个人要有内涵。什么是“内涵”?就是他的内在修养、素质、能力、水平。和内涵好的人打交道,让人如沐春风;和内涵差的人交往,也让人避之不及。
我有一个观点,做人和做企业,道理是相通的。对于企业来说,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以提高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等企业运营的内部要素为基本内容的发展模式。简单地讲,就是要做到“三高一低”: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不断降低经营成本。
“内涵式发展”是和“外延式发展”相对应的。“外延式发展”指企业外在规模的增长,是量的增长。而“内涵式发展”是质的增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往往重视规模的扩张,这是必要的。汽车制造业是人力、资金、技术高度集中的产业,没有规模,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即使是小规模,也很容易被淘汰。只有先规模化,才能上层次。这一点,从中国政府历年来颁发的汽车产业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国家是鼓励汽车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的。但是,经过初期的迅猛发展后,到了稳定增长期,就必须注重内涵式发展,在提高“内功”、提升产品附加值上多下功夫。企业规模不见得扩大多快,但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人员更加精干了,运行效率更高了,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受市场欢迎。
打个比方说,这就像拳击比赛,先有足够的“体重”,才能禁得起对手的拳打脚踢,才有资格参加某个重量级的比赛;然后,再提高内功修为,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眼下的开沃集团就是这个状态。现在,我们已建立起六大事业部、若干个生产基地铺设在全国各地,产销量已经居于行业前列,“体量”比较大了。但大企业容易“虚胖”,对市场的敏感度容易降低,部门壁垒明显增厚,整体战斗力下降。从这次征求员工意见建议情况看,这方面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从补贴时代快速转轨进入市场化轨道,必须要经历一番颠簸。没有了政策保护的温床,在市场竞争中的“红海”中搏杀,开沃集团就必须强身健体,实现内涵式发展。这不是公司发展的权宜之计,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创业准则。必须全方位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的科技、服务附加值,努力完成从“大”到“强”的飞跃,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排头兵。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公司受益,每一位开沃员工都会从中受益。